首季中国经济观察|听,产业升级里的就业“新天地”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
最新数据显示,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.4%,国民经济开局良好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
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,“一季度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.3%。3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2%,比上月下降0.2个百分点。”
新产业拓宽就业新方向
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,今年一季度,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机械工程师、自动化工程师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0%、10%;算法工程师、机器学习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分别增长44%、18%。
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湖北的一家科技领军企业,公司研发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、机械制造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当下,公司对科技人才十分看重。
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表示,要让青年科技人才在最好的年华挑大梁、唱主角,发挥最大的价值。“我们未来5年会坚定落实引进500名博士、2000名硕士这个目标。我相信,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。”他说。
日前,广东省“百万英才汇南粤”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在杭州举行。683家行业领军企业、科研平台及高校院所提供了超2万个优质岗位,覆盖包括人工智能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、生物医疗在内的多个前沿领域。
广东人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媛介绍,公司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,尤其是算法工程师、决策感知工程师、机械动力与电气工程师等等。她说,“我们带了5个岗位10个人员的需求来这边。在我们整个活动开始之前也已经收获了两位博士的青睐,已经初步达成了招聘意向。”
新消费提升就业新空间
一季度,消费稳健增长带动生活服务类岗位需求显著提升。据智联招聘数据,在线生活服务、交通物流、养老看护和居民服务等行业招聘需求,同比分别增长43%、35%、17%和10%。
2025年3月12日,在郓城县枫叶正红养老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帮助老人取餐。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
统计显示,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.2亿,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.6%,与养老护理相关的从业人员存在较大缺口。4月19日,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(五级)认定考试在江苏南通举行,首批100名考生参加考试。
南通开发区众蕴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徐灿认为,“长期照护师新职业工种的发展,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养老行业,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养老行业中来,能够更好地满足照顾对象的需求,提升服务者的从业水平。”
2025年4月19日,在江苏省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南通考点操作技能考场,考生在进行操作技能考试。新华社发(嵇子鉴摄)
“我学的是护理专业。我觉得它需要年轻人,需要一些像我们一些年轻的20多岁的青春活力的养老人。”考生沈小小说,“自己做这个职业很开心,职业的认同感很大。”
不仅仅是养老服务,在文化、旅游、体育等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的背景下,各种文创产品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文创行业从业人员已超百万人。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湖雄表示,公司现在有一个新的业务板块,专门孵化、构建和培育虚拟人物与IP。
新布局激发人才新需求
随着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加剧,今年以来,不少企业进一步加快多元布局。更多海外投资建厂和合作,激发了人才新需求。
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,而东盟是中国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贸易伙伴。智联招聘数据也显示,一季度,企业招聘出海业务相关岗位数量同比增加14%,主要分布在东亚、东南亚国家。
2025年3月4日拍摄的钦州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集装箱储放地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
“每天都接到用人单位打来要越南语专业学生的电话。”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辅导员柯威告诉记者,“今年越南语本科应届毕业生已有一半确定了去向,部分学生有2个以上企业伸出的就业‘橄榄枝’。”
2025年1月9日拍摄的连接东兴口岸和越南芒街之间的中越友谊大桥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
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苏李彬已和一家位于山东的物业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。“越南市场还是不错的。”苏李彬说,“有房子的地方就需要物业,所以物业这个行业的话,它相对来说市场需求是比较广的。”
2025年3月18日拍摄的第五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现场。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
柯威说,与以往相比,不论是企业地点还是行业属性,今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都有了一些明显变化。
据介绍,以往来学校招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,今年有来自长三角和山东等地的企业,同时,江浙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加。柯威还说,“今年以来,除了传统的机械、化工、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等企业招聘需求旺盛以外,银行、会计事务所、物流、物业管理等配套服务型企事业的招聘需求也在增加,跨境电商运营和主播也是重要的就业方向。”
苏李彬说,在面试过程中,企业询问了他是否有运营自媒体账号的经验。
2025年4月1日,求职者在湖北工业大学专场招聘活动现场了解岗位信息。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
就业,一头连着宏观大势,一头连着万家灯火。面对复杂局面,各地突出就业优先导向,相关部门加快出台稳岗政策,企业积极拓市场纳人才。各方全力正应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变化对就业的影响,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。
2025年4月19日,招聘会现场举行校地企人才长效合作协议签约仪式。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 摄
版权声明
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